中共棗莊市委宣傳部   棗莊市文明辦  主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習強國APP  |   中國文明網  |   山東文明網  |   投稿  |   返回首頁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石頭城”變遷記(中國紀實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 日期:2019-06-14     來源:人民日報  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    浙江長興縣李家巷鎮是聞名遐邇的“石頭城”。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中,迎來了小鎮的新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家巷是傳統的工業鄉鎮,很早以前就是全國千強鎮,支柱產業包括紡織、耐火、粉體業等。李家巷的粉體企業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就有,2010年時達到鼎盛。粉體業原先是一個暴利行業,2000年,通過一臺用一個拖拉機頭帶動的破碎機就可以進行礦石破碎加工,加一個料斗,一對夫婦一年就能收入1萬多元,多的一年能掙20多萬元。作為全國最大的重質碳酸鈣生產基地,2012年前,李家巷全鎮35平方公里內,石粉企業就有235家,從業者近萬人。但在光鮮的外表下,還有另一番景象:穿鎮而過的104國道上空塵土飛揚,遮天蔽日;國道兩側不見綠樹紅花;人過一身灰、車走滿身泥,白天不敢開窗,戶外不敢晾衣…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寧可GDP少一點,也不能再粉塵飛揚,這種想法逐漸成為了共識。李家巷掀起了一場環境綜合整治活動,關閉原有13家礦山中的10家,235家低小散的石粉廠重組成9家現代化、清潔化、環?;?、礦企一體化的新型粉體企業。粉體企業重組后,能耗減少了近2萬噸標煤,騰出土地1200畝,石料從原來的650萬噸下降到200萬噸。騰出的土地用來打造綠色工業發展平臺,發展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等主導產業。另一方面,重組后的9家粉體企業在政策倒逼、自身轉型后煥發生機。更有一些項目,利用當地的粉體資源延伸產業鏈,生產終端產品,提高利用率和附加值。5年時間,石頭城的經濟便從一本灰色賬本翻向了綠色賬本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1年9月,縣里決定派金永良來李家巷當鎮長。那時,縣委下令要在全縣范圍內搞環境整治,將其作為工作主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粉體行業進行整治,幾屆縣委都想做,但效果都不明顯。礦山分紅多,利潤大,因此李家巷很多人都跟風做粉體企業,“鉆進石頭縫里很難拔出來”,幾十年都吃這碗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縣委找準了點——產業結構是根,通過行政調整、行政命令的方式效果不大,必須采取革命性手段來治理,礦山、道路、粉塵的治理要三管齊下。最終,李家巷花了一年七個月,關掉了235家企業,礦山到期到量就停,改作旅游資源來開發。而后進行礦山復綠、廠房收購,至今“戰斗”還在延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停產后,鎮里常來巡查,避免死灰復燃,保持高壓的常態。有些小工業主,不想斷了飯碗和財路,就跟政府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。有些人家偷偷地生產,政府檢查人員來了,一發現就把馬達拆掉,將設備調離,等政府的人一走,又把機器安上了。后來,政府拆掉了他們的生產廠房,接著是集中連片地征拆,同時以獎代補,擠壓小廠的生存空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1年至2012年的集中整治末期,只剩下了5家企業未關。李家巷鎮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負責一家。金永良負責的是其中一個斷腿的殘疾人,名叫徐五一。徐五一不在李家巷過年,說是去收應收款了,打電話又不接。晚上10時金永良和派出所所長趕往安徽某地,住在他家房子對面,截住他,要帶他回家,徐五一不肯回,說自己要在這里討錢。金永良又跟他做工作,講政策,又請他吃飯。晚上12時,三人一起去喝啤酒,徐五一敬了金永良一大滿杯酒,說:喝完酒,明早8點就回去簽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早晨7時30分,徐五一打電話告訴金永良:“對不起,昨晚在家一宿沒睡,企業就是我的命根子,鎮長,這個字我不能簽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永良派車去把徐五一接到自己辦公室,說,“今天這個字,如果你不簽,就別想出我辦公室的門?!彼肿屝煳逡坏膵寢寧椭龉ぷ?。他的媽媽是個深明大義的人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到晚上,金永良講遍了道理,徐五一才簽了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來,金永良按照政策,在設備方面給他補了點錢,又通過殘聯給了他一些幫助。再后來,徐五一改做粉體銷售,廠房也被收購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停粉體業對于地方的經濟、政績影響很大,涉及礦山粉體從業者1萬人、年稅收1億元。整頓粉體行業對于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場刮骨療毒。關閉粉體業也不是搞一刀切,而是以環評為抓手。無證的或證照不全的、批件不符的(比如預制廠搞粉體生產),這些都予以關閉。對于落后設備的淘汰,縣里和鄉鎮都有獎勵,希望其利用原廠房進行改造升級,“騰籠換鳥”,從吃“石頭飯”中解脫出來。這些關停的粉體企業有的轉產,有的停產。之后,政府對104國道沿線,青草塢和集鎮范圍內的粉體企業的土地實行回購,打造工業走廊。土地能用則用,不能用則綠化,環境整治縣鎮兩級總投入達到六七億元。原有企業在自愿、合法前提下以產能組合的方式,進行了重組。有的搬遷去了外地,后被整改。有的利用原來的廠房進行升級,少數企業改行。第二水泥廠騰出來,引進世界500強之一的法國圣戈班公司,廠房僅需3人,搞石膏粉,為牙膏、化工、化妝品、航天等提供原材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5家被關閉的粉體企業主后來大都認可了政府的決策,沒有人到鎮里反映問題,或為工資鬧不愉快。大家都是“石頭碰石頭”——非常爽氣,對黨委政府的環境整治工作表示理解,大家對整治后環境的優化很欣慰。有一位村干部曾對金永良說:“鎮長,現在我們可以睡到自然醒,而且能夠聽到鳥叫了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永良的父親當過煤礦礦工,他記得小時候父親每天下班回家,全身都是黑的,只有一雙眼睛在動?,F在鳥兒也回到李家巷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過粉體行業整治,打開李家巷這個長興的東大門,噴水織機、煙囪、窨井蓋、汽車維修、垃圾收購點、東大門環境等15項整治任務都順利完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家巷工業園區是1999年興建的,基礎設施不完備,欠賬多,水環境問題是園區主要問題。粉體整治告一段落,鎮里就開始進行園區治水,將園區管網整理了一遍,又在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,建起了兩座由民間資本投資的中水回用站。鋪設好雨污管網,安裝了小小的流量計,用科技來治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過環境整治,老百姓對政府工作和凈美家園建設給予了高度認可。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是鎮干部固定的下村勞動時間,“四不”問題——老百姓對鎮村干部不熟悉、不知道、不配合、不理解也多半是這樣解決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長興縣來考核社會滿意度,李家巷鎮獲得了第一名。陪同采訪的長興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月琴說,這些年,李家巷走過了一條從溫飽到環保,再到文化保護的道路。生活富足了,李家巷人就抓起了環保;有了錢,環境保護好了,李家巷人又開始搞起了文化保護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草塢村的鴛鴦龍就是李家巷的一個文化品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草塢位于弁山西南麓。全村被弁山群峰環抱,中間平坦。太平天國時還是一個大草塢,青草茂盛,是太平軍放牧軍馬的地方,故名。這里原本是一個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,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礦山林立,搞得山體支離破碎,廠房連著住房。每天噪聲喧天,灰塵飛揚。經過環境整治,青草塢完全換了一個新天地,其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打造美麗鄉村精品村。鴛鴦龍就是其鄉村文化建設的一項內容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鴛鴦龍是一種民間舞龍表演形式,原名雙龍戲珠,常在農村喜慶節日演出。相傳100多年前,青草塢村東臨龍井山,西靠鳳凰山,中有饅頭山,整個地勢像“龍鳳戲珠”,民間由此創編青草塢雙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雙龍一雌一雄,分別由9個女性演員和9個男性演員表演,另加1名男性演龍珠,共19個舞龍者。龍身由布制成,繪滿鱗片,龍頭小巧,龍棍較短,舞時靈巧輕便。表演開始后,龍珠先出,在高臺造型后翻跳下來,跑到舞臺前方,將棍子在地上跺三下后,雌雄雙龍從兩邊舞動上場,跟著龍珠跑陣,稱為“雙龍戲珠”。隨后,龍珠進行繞陣、穿陣表演,或龍尾纏繞,龍頭相碰,或龍頭纏繞,龍尾甩動,代表雌雄雙龍情深意切之意。最后,龍珠又出場,引領雙龍表演,直至結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青草塢雙龍已傳承到了第五代。2016年邀請了最有名的5位舞龍專家來進行論證,認為可以成為與長興百葉龍齊名的文化品牌,由吳露生老師改編并改名為“鴛鴦龍”。2017年鴛鴦龍出訪意大利,獲得了很多贊譽,演員們都激動得哭了。他們非常敬業,腳腫得像饅頭一樣,還在堅持訓練和表演。目前,鴛鴦龍正在申請省級非遺項目,下一步還要沖刺“山花獎”。金永良說,鎮里為這條龍已成立了文化公司并注冊了商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鴛鴦龍演出團隊到意大利訪問時,在一家中餐店里正好遇到了一個呂山鄉的人和一個泗安鎮的人。那兩位聽說來的藝術團是長興縣李家巷鎮青草塢村的,異常驚喜,同時又非常驚訝,問:“你們是李家巷人?你們李家巷不是吃石頭飯的嗎?怎么還有時間搞藝術表演呢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長興人的印象里,李家巷的村民90%都是和石頭打交道的。那時,大家都起早摸黑,每天起得很早,開著豪車,直接開上礦山去搶石頭,怎么可能跟文化搭起邊來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兩位身在異國的長興老鄉了解到李家巷近年來的巨變,都很興奮,他們真沒想到家鄉環境變化這么大?。ㄓ浾?nbsp;李朝全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>同類資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圖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資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排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 2022 棗莊文明網 版權所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共棗莊市委宣傳部 棗莊市文明辦 主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魯ICP備17032745號-1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魯公網安備 37040002000026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官方微信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官方微博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手機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志愿者APP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免费能看的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