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周營鎮積極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途徑,通過“三三三”發展模式,闖出了一條產業興、集體富、鄉村美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“周營模式”。
01、打牢“三項基礎”,要素保障助發展
一是繪好發展藍圖。圍繞“規劃先行,明晰目標,盤活經濟,造福群眾”的發展思路,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。同時,進一步細化“一帶四區”的產業布局,規劃“一河十園”現代農業產業帶,現代高質高效農業版圖初現。
二是強化頭雁引領。開展村書記“導師幫帶”活動,6名優秀村書記結對幫扶15名新當選村書記,2名優秀村書記掛職交流;創新開展“一線比武、助力三夏”等“擂臺比武”活動,激勵引導基層干部在鄉村振興中干事創業、擔當作為的良好風貌。
三是強化人才支撐。實施鄉村人才培育計劃,選拔12名科技特派員,通過技術入股等形式,參與創辦合作社、家庭農場20余家;開展“歸雁”行動,回引50余名優秀人才返鄉創業,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注入強勁活力。
02、開拓“三大渠道”,資源賦能促振興
一是做好資源盤活。以農村“三資”清理為抓手,推進農村閑置土地有序流轉,先后清查、梳理老舊學校、廠房等閑置低效土地13處;清理四荒地、機動地等土地資源4000余畝。
二是做大“以地生財”。鼓勵各村樹立親情招商、以商招商的理念,通過土地出租、入股、租賃等形式,推動龍順木業、陽明駕校等項目相繼建廠,安柯服飾二期項目實現提標擴規,共泰服飾總部項目已簽約落地,每年可累計為村集體增收280余萬元,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450余人。
三是做活“農田經濟”。針對四荒地、機動地等閑散地塊,整合連片規模土地,配套建設“水、路、電、網”,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.3萬畝,推廣土地托管服務1.6萬余畝,組織實施作物帶狀復合種植1800畝,示范發展了褚剛省級家庭農場、洪運農機合作社等一批新型經營主體,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6萬余元。
03、堅持“三位一體”,新興業態創新高
一是探索“現代農業”產業模式。以黨支部領辦航鶴、綠之源等39家高效農業合作社,沿周營大沙河建成周營薄皮辣椒示范種植園、白樓灣現代農業示范園等現代農業產業園,現代設施農業占地面積增擴至6000余畝,畝均產值由1000元躍升至5萬元。
二是探索“文化事業”增收模式。投入60余萬元打造了白樓灣黨校,一體串聯白樓灣大食堂、運河支隊記憶館、棗莊市家風家訓館等載體,提升打造“十園三館一社”14個重點基地,增強黨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累計開辦各類培訓班次40余期,培訓學員4500余人次,帶動村級增收40余萬元。
三是探索“鄉村旅游”發展模式。農文旅融合發展。圍繞白樓灣3A級景區,最大限度發掘運河支隊紅色文化,構建“兩園三館一廣場”,配套建設百花園、親水沙灘等設施,打造“周營版馬爾代夫”,做好集“紅色教育+農耕體驗+餐飲旅游”于一體的結合文章,累計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,帶動村民增收500余萬元,村集體增收超100萬元。
(來源:棗莊改革 政研)